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初二(精选3篇)作文

篇章语 人气:2.88W

篇一: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初二

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初二(精选3篇)

哲学的问题是永恒不变的吗?是,也不是。我带着这个问题,读了《苏菲的世界》一书。

《苏菲的世界》是挪威著名哲学家乔斯坦·贾得在20世纪风靡世界的哲学入门书,这本书奠定了他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,执著于人生的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。

这本书则主要讲述了哲学家艾伯特,与充满好奇的14岁少女苏菲一起探究秘密的故事。十四岁的少女苏菲,不断地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,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。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,她开始思索一个个谜团。“我是谁?世界从何而来?”最终,通过神秘导师的指引与讲解,解开了一切谜团。然而,苏菲却惊恐的发现,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象得更怪异一一她,还有她的导师艾伯特,只是一个父亲为他女儿写的书中的人物罢了。

品读过《苏菲的世界》后,我心中豁然开朗,对生命,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。

《苏菲的世界》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的乐章。它使我知道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,观察这个世界,理解这个世界,理解这个社会,如何去打开心锁,认知事物。它使我知道世界万物都是奇妙的,只有善于思考,才可得到真理。

《苏菲的世界》也不时的散发,挥洒着人性的光辉——例如苏格拉底,宁死,也要坚持自己的言论。一种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精神品质。一种良心上,一种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的精神,塑造了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的形象品质。

还有苏菲,一种对真理,去积极探索不断思索,不断感悟的一个虚拟的人物,她表现了人类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。

《苏菲的世界》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思索。思索便是学习,没有思索的学习,只是生搬硬套罢了。

品哲学之精,悟人生之道。明世间真理,知万千世界。

篇二: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初二

闲暇时读了一本书:《苏菲的世界》,小说结尾处,苏菲表明她是一个哲学家,因为她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能实践自己所想。苏菲为人友善,但不善交际。更多时候她是在自省,而不是交谈。苏菲很挑剔,对她爱的人也不放过。苏菲坚持自己的看法,只愿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。而深深引起我思考的是她坚持自己的看法,只愿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。

这不免让我想到坚持自己的名人-梵高。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,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,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,但在那种世人漠视、穷困潦倒的环境下,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,画自己想画的画,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。

有这么一位小女孩,她小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周末经常出去郊游、野炊,羡慕极了,她也要求父亲带她出去玩,却没想到父亲生气地说: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,不能因为别人去做某件事,你就力得去做。她就是撒切尔夫人。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,有自己的判断,坚持做自己,不要人云亦云,这是父亲送给她的人生箴言,也贯穿了撒切尔夫人的一生。她大胆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,在政界颇有建树,是“撒切尔主义”的创始人,最终成为一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方的政治家。

在我看来,坚持做自己,是对梦想的追逐。有多少人在长大的过程中,渐渐遗忘了自己儿时的梦想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似乎牵边了自己的初心,在人生的道路上与既定的目标愈行愈远,在披荆斩棘的路途中忘记了坚持。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
篇三: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初二

“我是谁?”“世界从何而来?”

不敢置信,合上《苏菲的世界》,这两个问题仿佛如病毒般侵蚀我的脑海,这也是苏菲收到的第一封信。以此为媒,无数封信件将谜团般的世界尽数展现在苏菲这个十四岁的少女面前。这一封封信牵引着苏菲以哲学的思维看世界。但未曾想,这一封封信也是对我这类读者的一次次心灵的冲洗。在书中,苏菲身体力行地告诉了我们——“真正的知识来自于内心,而不是别人的传授”。也正因此,不知何时,她将每件事刨根问底,竟然成了生活中的常态。许是与她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共鸣,使得我也重新去认识这个浩渺的世界。

书中将这个世界比作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来的一只兔子。但我们知道,世界何其之大,就好比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;兔子之于世界,何其之小,充其量只是凤毛麟角,根本不屑一提。这就告诉我们,我们所认识的世界,只是魔术师所乐意为我们呈现的一个小把戏。至于这个魔术师是谁?自然知晓不得,或许是上帝?

当知道自己何其卑微,想要探寻世界就如蜉蝣撼大树般痴心妄想,大部分人会直接缴械投降。但哲学家就不一样。他们会顺着上帝所给予我们的一丝一毫,努力往上爬,他们渴望去认识这个谜团般的世界中更大的一面。他们不拘泥于现在,而是执着于未来,妄图想将这个谜团抽丝剥茧,看个清楚,想要挖出埋藏在其中的奥秘。

在我眼中,哲学这个词,本身就是一个奥秘,没有词能够完美地修饰它。读《苏菲的世界》之前,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拘泥于书本、电视这些常见渠道,人云亦云,仿佛是一朵养在温室里的花朵,禁不住世界的拷问。读完之后,经过书中的哲学知识的浸染,自己也多多少少带上点哲学的思维。平常不起眼的东西,此刻也变得神奇起来,让人忍不住想探个究竟。

做一只井底之蛙固然安逸,但我不愿再做杯中人,盘中餐,如苏菲一般,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,探索这个充满哲学的世界,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不一样。